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精神卫生

  • 体育锻炼氛围对初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社交焦虑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

    张英杰;樊荣;翟笃谱;薛文浩;凌远城;

    目的:分析体育锻炼氛围对初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探讨社交焦虑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链式中介效应,为排解初高中生抑郁情绪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通过锻炼氛围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量表和抑郁情绪量表对756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氛围与社交焦虑、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以及抑郁情绪(r=-0.236,-0.237,-0.335;P<0.001)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抑郁情绪(r=0.339,0.545;P<0.001)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与抑郁情绪(r=0.287,P<0.001)呈显著正相关;(4)体育锻炼氛围通过4条路径影响初高中生抑郁情绪,直接效应路径:体育锻炼氛围→抑郁情绪;中介效应路径1:体育锻炼氛围→社交焦虑→抑郁情绪;中介效应路径2:体育锻炼氛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抑郁情绪;链式中介效应路径:体育锻炼氛围→社交焦虑→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抑郁情绪,效应值分别占总效应的61.0%、33.0%、4.3%和1.4%。结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有助于减少初高中生的社交焦虑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进而降低抑郁情绪的发生概率,帮助初高中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025年01期 v.3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新疆和田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李娜;杨睿;胡浩洋;

    目的:了解和田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和田地区4个不同县市8个社区1600名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在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途径、服务人员、服务机构方面的需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和田地区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均值为2.90。86.1%社区居民希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健康服务,83.8%社区居民希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最高(F=37.954,P<0.001);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和高中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较高(F=13.260,P<0.001);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和2000~3999元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较高(F=13.748,P<0.001);已婚居民比未婚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高(F=3.23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镇中心区)、居住地(镇乡结合区)、居住地(主城区)、婚姻状况(已婚)、月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B值及其95%CI分别为-0.170(-0.236~-0.103)、-0.429(-0.519~-0.340)、-0.336(-0.409~0.263)、0.115(0.037~0.192)、-0.051(-0.083~-0.019)。结论:和田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较高,居民选择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及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较大。低学历、低收入、农村、已婚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大。居住地、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是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5年01期 v.33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心理学特征、认知功能的差异

    古俊蕊;李晓红;庆笑春;

    目的:对比分析双相抑郁(BD)与单相抑郁(UD)患者心理学特征与认知功能差异。方法:选取某院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的BD患者60例(BD组)、UD患者60例(UD组)。采集对比各组人口学相关信息,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患者心理评估,且经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Stroop色词测验评估各组患者认知功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理特征相关量表评分与MoCA总分的关系。结果:BD组病程长于UD组(t=3.573,P<0.01),有自杀风险比例小于UD组(χ~2=11.109,P<0.01),性别、年龄等其他人口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AMD-17、HAM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EPQ中N评分、E评分均高于UD组(t=2.927,5.153;P<0.05)。BD组MoCA量表中延迟回忆、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总分均低于UD组(t=6.263,4.365,6.787;P<0.01)。BD组Stroop色词测验中颜色评分低于UD组(t=2.274,P<0.05),词汇、色词干扰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与UD组患者MoCA总分与HAMD-17评分、HAMA评分、EPQ中P、N、E评分均负相关(r=-0.600,-0.642,-0.520,-0.503,-0.528,-0.482,-0.543,-0.495,-0.506,-0.487;P<0.05)。结论:BD相比UD病程较长,EPQ上倾向外向、情绪不稳的人格;BD患者延迟回忆、视空间执行能力及整体认知功能损伤重于UD患者,但后者自杀风险大。

    2025年01期 v.3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男性未成年犯述情障碍与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关系:特质正念的中介作用

    刘茜;李博;邓洋洋;毛新;田勇;

    目的:调查男性未成年犯的述情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特质正念水平,分析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的关系并探讨特质正念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3年10月10-20日在西部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对男性未成年犯进行调查。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ANSAQ)和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共收回有效问卷249份,答复率92.22%。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男性未成年犯FFMQ量表的有意识行动(r=-0.135,P<0.05)、不评判(r=-0.143,P<0.05)两个维度及量表总分(r=-0.179,P<0.01)与NSS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TAS量表的情感辨别不能维度得分与NSS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TAS总分与NSS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39,P<0.05)。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男性未成年犯的特质正念在其述情障碍与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1,95%CI:0.001~0.026),占总效应的25%。结论:特质正念在男性未成年犯述情障碍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述情障碍既可直接影响未成年犯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亦可通过特质正念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相关部门在教育改造过程中,可通过降低未成年犯的抒情障碍,提升特质正念水平,有效降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危机。

    2025年01期 v.33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脱离的研究进展(综述)

    严园园;袁方;陈李楠;胡永群;常红娟;

    有效的心理脱离对恢复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身心资源至关重要。家庭照顾者高水平的心理脱离能够帮助其缓解身心疲劳、减轻照护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患者的照护质量。本文对国内外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脱离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干预策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1期 v.33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调查及与心理弹性和感知护士支持的相关性

    薛云丽;马登慧;辛苑梦;赵伟;路尧;常俊明;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调查以及与心理弹性和感知护士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某院NICU的122例新生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父母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PPUS)、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护士对患儿家长支持量表(NPST)分别调查疾病不确定感调查、心理弹性以及感知护士支持情况,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感知护士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NICU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2例NICU新生儿家长PPUS评分为94.85±11.36分,其中女性、年龄<25岁、分娩时孕龄<37周的PPUS评分相对更高(t=2.010,2.003,2.070;P<0.05),经相关性分析,NICU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以及感知护士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80,-0.466;P<0.05),经多因素分析,性别、CD-RISC、NPST评分均为导致NICU新生儿家长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β=-0.953,-1.977,-1.635,SE=0.411,0.756,0.709;P<0.05)。结论:NICU新生儿家长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且与心理弹性、感知护士支持之间呈负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加强患儿家属心理弹性,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层面减轻疾病不确定感。

    2025年01期 v.3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耳穴压豆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

    赵黎萍;邱义玲;张展星;孙秋芳;褚庆文;宋宣慧;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0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50名,对照组55名。对照组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团体治疗,干预组在团体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丸和正念认知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PS),分别与干预治疗前、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PANSS、CDSS、SHAP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PANSS、PSQI、CDSS、SHAPS评分均在第8周末、12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t=2.312,2.024,2.157,2.633,P<0.05;12周后:t=3.02,5.391,4.792,3.448;P<0.05)。PSQI、CDSS、SHAPS量表的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F=5.78,9.90,3.27;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精神症状、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

    2025年01期 v.33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及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

    王利娜;贺芳芳;

    目的:调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并评估其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9月-2023年9月入住于河南省3家医养结合机构的61名失能老人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SAS得分≥50分及(或)SDS得分≥53分为存在负性情绪,将失能老人分为负性情绪组与非负性情绪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慢性疾病等一般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出现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老人睡眠质量差异。结果:61名医养结合机构的失能老人中,焦虑24例(39.34%),抑郁29例(47.54%),其中有21例(34.43%)焦虑及抑郁均存在。负性情绪组无子女亲友探访率(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脑血管疾病(χ~2=4.035,P<0.05)及重度失能占比(χ~2=6.726,P<0.05)均高于非负性情绪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子女亲友探访(OR=2.818,95%CI:1.473~5.392)、脑血管疾病(OR=2.627,95%CI:1.273~5.423)、重度失能(OR=3.466,95%CI:1.953~6.150)均为失能老人出现负性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负性情绪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PSQI评分及PSQI总分均高于非负性情绪组(t=2.892,3.118,3.498;P<0.05)。结论:无子女亲友探访、慢性脑血管疾病、重度失能可能增加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负性情绪风险,且失能老人的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存在密切联系。

    2025年01期 v.33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脑力劳动者心理疲劳的表现、产生及干预(综述)

    刘洋;钟珊;韩立敏;曾若琬;

    心理疲劳是长时间脑力劳动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对脑力劳动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也增加了工作失误和事故的风险,因此逐渐被研究者们所关注。本文对心理疲劳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梳理出认知资源理论、自我调节理论、欠载理论和动机控制理论4个理论框架,并总结当前被认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干预方式,以期为预防心理疲劳提供思路和方法。

    2025年01期 v.3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心理与疾病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手术室精准护理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手术配合度的影响

    陈燕;李倩倩;王婉露;

    目的:探究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手术室精准护理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手术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院自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98例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卵巢癌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手术室精准护理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负性情绪、手术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3.511,2.383,3.155;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674,4.410;P<0.001),观察组手术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5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808,P<0.01)。结论:手术室精准护理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干预卵巢癌手术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术后康复。

    2025年01期 v.3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健康意识理论教育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康复行为的影响

    黄琦;尹玉珊;梁玮莹;陈小娟;江慧涛;

    目的:探讨健康意识理论教育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以及康复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干预,研究组则采取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教育干预。对比两组在疾病认知、康复行为(合理饮食、用药规范、作息规律、有氧运动)、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上的差异,并评估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在疾病认知方面的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Z=4.378,P<0.05);研究组在合理饮食、药物使用规范、作息规律以及有氧运动等多个方面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36,7.162,7.862,7.484;P<0.05)。两组在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都比干预前有所上升,且研究小组在各个维度的得分显著超过对照组(t=8.309,5.538,8.141,6.025;P<0.05)。此外,干预后,两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有改善,而研究小组在所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比组(t=6.529,7.406,12.260,4.569;P<0.05)。同时,干预后两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得分在所有维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6.529,7.406,12.260,4.569;P<0.05)。此外,研究组的干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32,P<0.05)。结论:相比常规健康教育,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干预在提升脑血管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康复行为上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且干预满意度较高。

    2025年01期 v.33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归因心理调适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李瑞盈;杨艳杰;王宁;王艳;

    目的:探讨归因心理调适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术后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因心理调适干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负面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的CD-RISC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t=3.629,3.091,4.536,5.900;P<0.001),GSES评分明显较高(t=12.220,P<0.001),HAMA和HAMD评分明显较低(t=5.381,4.856;P<0.001),SAQ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t=6.905,4.094,5.371,9.368,5.881;P<0.001),治疗依从性较高(χ~2=7.212,P=0.007)。结论:归因心理调适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降低负面情绪。

    2025年01期 v.33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人掌控感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邱思慧;何平平;邱晓慧;林露;陈江萍;王锦;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人掌控感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感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3所三甲医院的343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人掌控感水平的潜在类别,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人掌控感平均得分为21.33±4.591分,可分为低掌控组(C2:18.1%)、中掌控组-无力组(C1:23.3%)、中掌控组-无助组(C3:45.5%)、高掌控组(C4:13.1%)4个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C1vsC4:OR=0.329,95%CI0.139~0.782;C2vsC4:OR=0.216,95%CI0.079~0.587;C3vsC4:OR=3.746,95%CI1.798~7.805;C3vsC2OR=2.452,95%CI1.391~4.323)、受教育程度(C1vsC4:OR=0.570,95%CI0.327~0.993;C2vsC4:OR=0.514,95%CI0.265~0.996;C3vsC4:OR=0.596,95%CI0.363~0.979)、家庭人均月收入(C3vsC4:OR=1.965,95%CI1.002~3.856)、疾病进展恐惧(C2vsC4:OR=1.164,95%CI1.100~1.232;C1vsC2:OR=0.896,95%CI0.857~0.936;C3vsC2:OR=0.893,95%CI0.857~0.931)以及社会支持(C1vsC4:OR=0.882,95%CI0.841~0.924;C2vsC4:OR=0.878,95%CI0.834~0.925;C3vsC4:OR=0.874,95%CI0.836~0.913)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人掌控感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人掌控感存在异质性,可分为低掌控组、中掌控组-无力组、中掌控组-无助组、高掌控组4个类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进展恐惧、社会支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人掌控感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2025年01期 v.33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口腔癌患者心理韧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

    王烨华;董稳航;刘世卿;李慧川;

    目的:了解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探讨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及自我效能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4年5月某院接收的232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头颈部癌症治疗功能性评估量表(FACT-H&N)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分析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使用SPSS检验自我效能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以及是否放化疗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234,6.307,12.644,4.346,3.835,4.086,11.105,7.073,14.617,9.797,5.867,12.084;P<0.05)。心理韧性及各维度与生活质量之间均呈正相关(r=0.642,0.575,0.503,0.531;P<0.05),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r=0.586,P<0.05)。心理韧性对生活质量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517,P<0.05),心理韧性对自我效能有直接正向作用(β=0.762,P<0.05),自我效能对生活质量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411,P<0.05);自我效能在心理韧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313,总效应为0.83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9.13%。结论:自我效能在口腔癌患者的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促进患者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心理韧性,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33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接受与承诺疗法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颌面创伤患者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张晓妍;杨亚萍;闫旭平;闫可可;

    目的:探讨以接受与承诺疗法(ACT)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颌面创伤患者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在某院收治的198例颌面创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9例患者进行术后常规干预,研究组99例患者采用ACT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5.117,4.979,4.160,6.203,4.668,6.004,5.044,6.168,10.815,7.012,6.851,8.071,8.836;P<0.05);研究组积极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低于对照组(t=4.203,5.785,5.850;P<0.05)。结论:以ACT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颌面创伤患者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使患者积极面对颌面创伤,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3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多媒体图画故事疗法对重症脑外伤患儿认知功能与情绪状态的改善作用

    张露露;石晓霞;马彩霞;丁盼盼;王新彦;常可可;

    目的:探讨多媒体图画故事疗法对重症脑外伤患儿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于某院确诊重症脑外伤的130例重症脑外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检查结果、护理模式及入院先后时间的不同将患儿定义为两组:对照组(65例)和干预组(65例)。入院后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脑外伤治疗,入选者均接受为期3周的干预护理,对干预组进行多媒体图画故事疗法干预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采用国际通用量表和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家属护理满意度、社会支持及各项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多媒体图画故事疗法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儿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升高(t=13.026,11.949;P<0.001);接受多媒体图画故事疗法的患儿各项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更高(t=6.220,9.224,3.661;P<0.001);干预组患儿的情绪状态[儿童抑郁障碍自评表(DSRSC)、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显著低于对照组(t=9.256,6.423;P<0.001);干预组患儿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PSSS总分)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549,8.051,14.807,9.646;P<0.001);干预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χ~2=4.866,P<0.05)。结论:对重症脑外伤患儿进行多媒体图画故事疗法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提升重症脑外伤患儿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绪状态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该疗法有助于患儿身体各项功能和情绪状态的纠正,从而提高患儿的康复质量。

    2025年01期 v.3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对肺癌胸腔镜手术后漏气患者心理健康及康复的影响

    于川川;陈静儒;陈瑞云;杨慧;

    目的:探讨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对肺癌胸腔镜手术(VATS)后持续性肺漏气(PAL)患者心理健康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4年1月某院收治的肺癌VATS术后PAL患者82例,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接受常规干预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7月-2024年1月接受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心境状态、康复情况、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674,-2.396;P<0.05);研究组消极情绪得分(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均低于对照组(t=-2.635,-3.410,-3.612,-4.341,-2.896;P<0.05);研究组积极情绪得分(精力、自尊感)均高于对照组(t=4.227,3.668;P<0.05);研究组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2.196,-3.514;P<0.05),研究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73,P<0.05);研究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463,2.256,2.779,2.680;P<0.05)。结论:立体化心理干预联合体位干预有助于改善VATS术后PAL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心境状态,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2025年01期 v.33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多学科合作模式的综合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楚盼盼;丁密;刘现利;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MDT)的综合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MDT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MDT组给予多学科合作模式进行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比较,MDT组的心理状态指标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t=5.446,10.871;P<0.001),MDT组的营养状态指标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t=8.492,3.358,2.231;P<0.05),MDT组的生活质量的躯体健康能力、心理健康、癌症造成的负担和社会能力4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t=7.746,10.867,14.674,32.460;P<0.05),且MDT组的满意高于常规组(χ~2=8.292;P=0.004)。结论:MDT的综合干预可较好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025年01期 v.33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Watson关怀理论干预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李蕊;

    目的:探讨基于Watson关怀理论干预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CHDAP)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2024年3月某院收治的105例CHD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干预指导,试验组53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基于Watson关怀理论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疾病负担感、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中文版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积极情绪(精力、自尊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714,2.619;P<0.05);试验组POMS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796,-3.708,-3.410,-2.705,-4.583;P<0.05);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身体因素负担、情感因素负担、经济因素负担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2.808,-3.422,-2.859,-6.988;P<0.05);干预后,试验组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问卷(SC-PSEQ)社会功能效能、家务/工作效能、疼痛职能效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2.579,2.992,2.621,6.981;P<0.05);干预后,试验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躯体活动受限、AP稳定状态、AP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t=2.330,2.873,2.523,2.980,2.499;P<0.05)。结论:基于Watson关怀理论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CHDAP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疾病负担感,提升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33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适应理论的积极心理学干预联合合理情绪疗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影响

    刘静娟;刘双双;杨毛毛;齐蕾;

    目的:探讨基于适应理论的积极心理学干预联合合理情绪(REBT)疗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3月在某院确诊的1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2021年4月-2022年6月采用常规干预的80例患者纳入为参照组,将2022年7月-2024年3月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适应理论的积极心理学干预的80例患者纳入为联合组,均持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采用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精神症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人格特质[采用中国版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EPQ-RSC)评分评估]、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估]和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结果:干预后,联合组HAMA和HAMD量表评分、SCL-90量表评分和EPQ-RSC量表评分较参照组低,联合组患者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适应理论的积极心理学干预REBT疗法可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降低患者人格特征倾向化表现,提高其对疾病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33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对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恐惧、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

    王霞;李巍;李淑锋;

    目的:探究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对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疾病进展恐惧、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8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n=44)、参照组(n=44)。干预组给予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进展恐惧[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自我效能[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社会支持[感知社会支持量表(PSSS)]、生活质量[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SQL)]、预后情况[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干预后,患者FoP-Q-SF、DSQL评分、FBG、2 h-PG、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参照组(t=6.907,8.655,6.094,4.342,4.606;P<0.05),两组DMSE、PS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参照组(t=5.516,3.635;P<0.05)。结论:在首诊T2DM患者中,使用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提高其自我效能,改善其血糖控制水平。

    2025年01期 v.33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心理干预模式对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赵燕;沙丽;张海燕;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心理干预模式用于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3年1-12月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6月接受传统延续性护理干预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7-12月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护理模式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持续干预1个月,统计两组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6.67%(χ~2=5.850,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u=2.168,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u=2.072,P<0.05);出院后1个月,研究组AHSMSRS分值与ESCA分值均高于对照组(t=8.616,33.163;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中,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与健康知识掌握度,并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护能力。

    2025年01期 v.33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护患合作模式下精细化干预在食道癌化疗患者中应用

    赵雅丽;张秀真;宋伟霞;王峰;

    目的:探讨护患合作模式下的精细化干预在食道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某院收治的80例食道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精细化干预组(n=40)和常规组(n=40),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精细化干预组患者采用护患合作模式下的精细化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负性情绪、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和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精细化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4,8.394,5.636,7.325,10.791;P<0.05);精细化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HADS-A、HAMS-D)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3,8.601;P<0.05);精细化干预组患者的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6,P<0.05);精细化干预组患者的癌症益处评分较常规组高,经济问题、复发担忧、形象问题和家庭压力维度分数较常规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94,12.136,11.344,6.687,9.555;P<0.05)。精细化干预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常规组为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结论:护患合作模式下的精细化干预可以提升食道癌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5年01期 v.33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职业心理

  • 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与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的关系

    张惠怡;姜茹鑫;陈少如;吴苏;支慧;

    目的:探讨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与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的关系,为护士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于本区三甲医院麻醉科就职的415例护士,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对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护士心理弹性、中文版护理行为6维度量表(6-D)测量护士岗位胜任能力,采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评估其职业认同感,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与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对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的影响。结果:麻醉科护士CD-RISC量表评分为78.61±6.35分,6-D量表评分为142.28±11.23分,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评分为108.75±5.34分。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在年龄、学历和工作年限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6.606,126.341,299.852,453.962,272.366,275.506,393.759,393.799,37.605;P<0.05),在事业性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麻醉科护士的心理弹性和岗位胜任能力呈正相关(r=0.485,P<0.05),心理弹性和职业认同感没有相关性(r=0.185,P>0.05)。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进行分析显示,岗位胜任能力对麻醉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总评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8.415,P<0.05)。结论:麻醉科护士的心理弹性和岗位胜任能力呈正相关;岗位胜任能力对麻醉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总评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2025年01期 v.3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压力感知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红怡;范新娜;吴忠英;袁逖飞;刘斌;宋磊;魏蒙;杨群;

    目的:考察压力感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的中介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感知量表(PSS-14)、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对4997名消防员进行调查。结果:(1)压力感知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t=43.947,P<0.001);(2)焦虑在压力感知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73;(3)压力感知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焦虑(t=-19.235,P<0.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t=-9.711,P<0.001)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压力感知不仅能直接导致消防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还能通过增加焦虑情绪间接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在低领悟社会支持下,压力感知更容易导致消防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焦虑情绪,焦虑情绪的增加也更容易使消防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2025年01期 v.33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儿童青少年心理

  • 童年创伤对女大学生强迫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和自尊的中介作用

    丁佳欣;操慧颖;李攀;郭思颖;张岚;雷丽娟;胡茂荣;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童年创伤、心理弹性、自尊与强迫倾向的关系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便利取样原则,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分量表对39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童年创伤显著预测女大学生强迫倾向(F=10.43,13.33,5.04,5.07,8.22,18.40,17.65,18.56,10.30,34.07;P<0.05);(2)强迫量表评分与自尊量表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心理弹性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7,-0.28,-0.28,-0.28,-0.22;P<0.01);(3)心理弹性和自尊在童年创伤和强迫倾向间起链式中介作用(P<0.05)。结论:女大学生所经历的童年创伤会直接影响强迫倾向,同时也会通过影响心理弹性影响自尊,最终影响强迫倾向。本研究为预防和干预女大学生患强迫症提供了理论参考,强调了心理弹性和自尊在心理健康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01期 v.33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专业承诺为中介效应

    陶昱帆;程文乐;曾智;

    目的:探究医学生的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揭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投入的深层机制。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问卷、专业承诺问卷、学习投入问卷对559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3,P<0.01),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存在显著正相关(r=0.141,P<0.01),医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承诺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3,P<0.01),医学生学习投入中各维度与专业承诺中各维度两两对应均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分析说明,医学生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专业承诺(β=0.16,P<0.001),专业承诺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6,P<0.001),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30,P<0.001),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与医学生学习投入关系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学习投入的正向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该研究结果为高校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1期 v.33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1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提升作用

    杨鉴;吴燕霞;张丽冰;钟璟萱;贺雯;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提升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筛选自我接纳水平较低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实验组12人和对照组13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自我接纳团体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使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在研究前后分别测量。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自我接纳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t=-4.36,P<0.01),对照组在前后两次测量中自我接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试在干预前自我接纳水平一致(P>0.05),而干预后实验组被试自我接纳水平高于对照组(t=3.06,P<0.01)。结论:萨提亚模式自我接纳团体干预能有效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

    2025年01期 v.33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远近端环境因素对留守经历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影响

    秦红霞;王婵;汪长亮;

    目的:探讨留守过程中的远近端环境因素对留守经历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间的影响。方法:采用Young图式问卷第三版中文版、儿童期创伤问卷及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简版对1423名大学生(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547名)进行调查,通过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相关分析得到远端环境因素中仅有联系频率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间存在显著相关(r=0.12,P<0.01),近端环境因素中的儿童期创伤(r=0.30,P<0.001)、亲子疏离(r=0.44,P<0.001)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亲子安全依恋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9,P<0.001);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情感虐待(β=0.21,t=4.18,P<0.001)、躯体忽视(β=0.10,t=2.17,P<0.05)及亲子疏离(β=0.33,t=7.61,P<0.001)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情感忽视(β=-0.13,t=-2.68,P<0.01)和亲子安全依恋(β=-0.13,t=-3.13,P<0.001)则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分析得到儿童期创伤、亲子安全依恋在联系频率、联系时长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亲子疏离在联系频率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近端环境因素中的儿童期创伤及亲子依恋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而远端环境因素中仅有能反映亲子互动情况的联系频率和联系时长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影响,且这一影响是通过儿童期创伤和亲子依恋等近端环境因素而产生的。

    2025年01期 v.33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其他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的发表现状与展望:基于2019-2024年刊载论文的分析

    胡耿丹;郑允佳;

    目的:系统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024年(1-9月)刊载的论文,揭示期刊的发文状况,并据此提出期刊发展方向、策略,促进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对期刊2019-2024年刊载的论文进行精确检索,从学科、主题、栏目和关键词4方面对检索到的2246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刊载论文集中于教育理论与管理、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基础医学等学科,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等主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心理与疾病、精神卫生、职业心理、综述等栏目,抑郁、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状态、焦虑等关键词。结论:期刊刊载论文的学科、主题、栏目、关键词集中于较为传统的健康心理学领域,对健康心理学的健康促进取向,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关注较少,且研究对象、方法较单一。未来需要丰富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拓展论文的研究对象,优化论文的栏目及学科,采用混合研究设计、多元研究方法,更新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理念,并加强健康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2025年01期 v.33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