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扬;张思源;李新影;
目的:探究初中生友谊质量和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自我关怀能力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广东省4所中学(城市3所,农村1所)的1492名非住宿制初中生。采用友谊质量问卷、青少年版自我关怀问卷和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分别测量被试的友谊质量、自我关怀能力和智能手机依赖程度。分析上述各变量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差异,并建立中介模型,考察自我关怀在友谊质量和智能手机依赖中的中介效应。结果:(1)友谊质量与自我关怀能力呈正相关(r=0.244,P<0.001),自我关怀能力与智能手机依赖程度呈负相关(r=-0.233,P<0.001);友谊质量总分与智能手机依赖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消极维度与智能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193,P<0.001);(2)青少年的消极友谊、自我关怀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2.85,4.89;P<0.01);(3)中介模型结果显示,自我关怀在消极友谊维度和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a*b=-0.113,95%CI[-0.169,-0.065])。结论:青少年的消极友谊可预测智能手机依赖,其作用是部分地通过影响自我关怀水平实现的。在预防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问题上,须重点关注其消极友谊,同时还要提高其自我关怀能力。
2025年10期 v.33 1441-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邹蜜;曾炜棋;蔡頠;
目的:探讨中老年广场舞者的内群体认同感对死亡焦虑的影响,以及归属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心理群体认同量表、归属感量表和死亡焦虑测试量表在东莞等地区对162名常跳广场舞的中老年市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检验归属感的中介效应。结果:内群体认同得分与死亡焦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01,95%CI:-0.48~-0.15),与归属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01,95%CI:0.38~0.62),归属感得分与死亡焦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01,95%CI:-0.55~-0.30)。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内群体认同对死亡焦虑的总效应显著,标准化效应值为-0.33。加入中介变量归属感后,内群体认同对死亡焦虑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归属感在内群体认同与死亡焦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标准化间接效应值为-0.18。结论:常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对广场舞群体的内群体认同可以提升其归属感,继而缓解自身的死亡焦虑,有益身心健康。
2025年10期 v.33 1447-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马晓;李淑君;李广涛;刘乙霖;合露露;游旭;
网络欺凌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网络欺凌受害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和无时限性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而这种经历不仅对其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文章综述了近年关于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如心理创伤、情绪调节困难以及社会支持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应对策略,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并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3 1452-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范鑫;钟蓉;钟健;孙义臣;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与照顾负担的关系:感知社会支持、希望水平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5月-2024年8月11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连带病耻感量表(ASS)、感知社会支持量表(MSPSS)、中文版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连带病耻感、感知社会支持、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与结构方程检验感知社会支持、希望水平的中介效应。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ZBI量表评分为41.39±9.93分,其中无负担者9例(8.04%),轻度者36例(32.14%),中度者54例(48.21%),重度者13例(11.61%);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ZB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增加、病程延长,主要照顾者ZBI量表评分升高,随着协同照护人数增加,主要照顾者ZBI量表评分降低(F=28.430,29.560,14.687;P<0.001);中重度照顾负担水平主要照顾者ASS量表认知、情绪、行为维度及量表总分高于无或轻度照顾负担者(t=3.051,4.990,5.651,5.545;P<0.001);中重度照顾负担水平主要照顾者MSPSS量表家庭、朋友、其他支持及量表总分低于无或轻度照顾负担者,HHI量表对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现实与未来的态度量表总分低于无或轻度照顾负担者(t=5.110,4.864,5.068,3.987,7.669,6.164,6.930,6.350;P<0.00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连带病耻感呈现正相关,与感知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呈现负相关(r=0.508,-0.477,-0.539;P<0.05);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与感知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呈现负相关(r=-0.442,-0.438;P<0.05);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感知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呈现正相关(r=0.485,P<0.05);回归方程加入感知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变量后,连带病耻感对照顾负担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影响照顾负担间,感知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分别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1.49%(总效应量:0.549:中介效应量:0.118)、26.23%(总效应量:0.549:中介效应量:0.144)。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要照顾者感知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在连带病耻感与照顾负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临床可通过提升照顾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进而减轻照顾负担。
2025年10期 v.33 1457-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黄巧敏;王恩娜;梁小燕;迟新丽;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品质与高职学生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极简版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感恩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482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积极心理品质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01),与感恩和幸福感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50,0.57;P<0.001),感恩与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39,0.52;P<0.001),幸福感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49,P<0.001);(2)积极心理品质可以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效应值为0.405),也可以分别通过感恩或幸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30、0.076),还可以通过感恩-幸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高职学生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中介效应值为0.011)。结论:积极心理品质影响高职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积极心理品质可以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感恩或者幸福感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025年10期 v.33 1463-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何思佳;赵献梓;
目的: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考察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以及外化问题的影响,以及身体意象在其中的纵向中介作用,建立纵向中介模型。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汉化版身体意象状态量表对河北省746名初中生进行追踪问卷调查。结果:T1欺凌受害与T2内外化问题显著正相关(r=0.415,0.280;P<0.01),与T2身体意象显著负相关(r=-0.265,P<0.01);内外化问题与身体意象均呈显著负相关(r=-0.225,-0.225;P<0.01)。T2身体意象在T1欺凌受害与T2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均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67%和13.64%。结论:欺凌受害与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跨时间关系,欺凌受害能同时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出现,且内外化存在共生现象;同时,欺凌受害还能通过产生消极身体意象间接导致内外化问题出现。
2025年10期 v.33 1468-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刘淼;耿可欣;张丽丽;李明姝;李冰;栗克清;张云淑;
童年期创伤在多个维度上对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电休克疗法对于遭受童年创伤的抑郁症患者显示出可观的疗效。然而,电休克疗法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释。本研究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休克疗法对童年期创伤相关抑郁症患者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旨在为该特定群体的抑郁症患者探索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2025年10期 v.33 1479-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孙雪梅;武悦;张鑫悦;崔伟;李冰;张丽丽;栗克清;张云淑;
目的:研究童年创伤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思维反刍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反刍思维量表(RRS)以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河北省某精神专科医院124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与童年创伤、抑郁症状以及思维反刍均呈现显著负相关(r=-0.490,-0.353,-0.414;P<0.05);思维反刍与童年创伤、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485,0.279;P<0.05);进一步中介效应显示,童年创伤通过3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抑郁症状:思维反刍与心理弹性分别在童年创伤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比值分别是40.2%,48.1%;童年创伤可以通过思维反刍与心理弹性组成链式中介间接影响抑郁症状,占总效应的比值为10.2%。结论:童年创伤通过思维反刍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间接影响抑郁症状,思维反刍与心理弹性在童年创伤与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2025年10期 v.33 1485-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1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贺芳芳;卞玲玲;田丽丽;
目的:探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延续护理对老年偏瘫患者精神幸福感、自我感受负担及孤独感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于某院就诊的老年偏瘫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延续护理,n=45)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n=44)。观察两组精神幸福感、自我感受负担、孤独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精神幸福感总分方面,得分明显更高(t=2.208,P<0.05)。干预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自我感受负担总分方面,得分明显更低(t=3.692,P<0.05)。干预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孤独感总分方面,得分明显更低(t=9.538,P<0.05)。干预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方面,得分明显更高(t=3.291,P<0.05)。结论: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延续护理可提高老年偏瘫患者的精神幸福感,缓解自我感受负担和孤独感,对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2025年10期 v.33 1474-1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刘玲;濮田;王亚培;
目的:探讨分级阶段性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对胃溃疡患者消化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9月在某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148例,按入院次序逐一配对,分为联合组(n=74)和参照组(n=74)。参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联合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分级阶段性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营养状况、消化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清蛋白、血红蛋白(HB)、生长抑素(SS)水平、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联合组高于参照组(t=4.221,4.394,5.501,4.342,9.437,2.789,3.105,4.580,5.085;P<0.05);两组瘦素(Leptin)、胃泌素(GAS)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联合组低于参照组(t=6.179,7.164,11.310,14.266;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经分级阶段性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干预后,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
2025年10期 v.33 1519-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孟广丽;
目的:分析整体身心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1-12月收治的158例HICH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各7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干预,整体组实施整体身心训练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HICH患者自我负担感[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心理状态[老年抑郁量表(GDS)、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SIA)]、社会适应状况[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PAIS-SR)]、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PBS、GDS、MUSIA、PAISSR、NIHSS评分降低,两组间比较,整体组更低(t=4.295,3.209,2.726,8.714,2.705;P<0.05);BI、ESCA评分升高,两组间比较,整体组更高(t=2.714,7.569;P<0.05)。结论:整体身心训练干预HICH患者有利于恢复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并提高其自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2025年10期 v.33 1523-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王爱环;王付勇;李华强;何军霞;李娜;
目的:探讨基于冰山理论的心理干预结合音乐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2月在某院接受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进行音乐疗法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生活质量量表(DSQL)、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HAMA、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t=9.524,7.473;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CA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385,5.910,4.944,6.149,6.973;P<0.05)。干预后干预组DSQL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8.868,6.587,5.361,3.573;P<0.05)。干预后干预组BPI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t=9.862,7.262;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163,P<0.05)。结论:基于冰山理论的心理干预结合音乐疗法能够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增加患者满意度。
2025年10期 v.33 1529-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宜哲;李炳男;王培;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OP)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某院收治的OP患者12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比较两组疾病认知水平[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KT)评分]、焦虑抑郁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OKT各维度及总分均提高,且研究组相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207,3.729,6.541,3.757;P<0.05);两组HAMD、HAMA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0.342,7.223;P<0.05);两组ESCA各维度及总分均提高,且研究组相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7.271,9.013,7.086,6.139,6.602;P<0.05);两组WHOQOL-BREF各维度及总分均提高,且研究组相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959,10.174,8.751,4.558,5.539;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899,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提高OP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焦虑抑郁水平,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025年10期 v.33 1534-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赵文博;马二民;朱丽叶;杨华超;孙维义;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联合结构性心理干预在多发性创伤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结构性心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训练,两组均训练及干预至患者出院,训练及干预结束后,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Barthel指数,比较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HAMA与HAMD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080,8.318;P<0.001),康复锻炼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1.830,P<0.001),研究组SC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902,P<0.001),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3.541,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41%)低于对照组(14.71%)(χ~2=4.168,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联合结构性心理干预,有效缓解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2025年10期 v.33 1539-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程艳超;张文果;朱逍帆;
目的:探究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96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常规干预+健康教育+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压力、疾病不确定感、应对能力、心理弹性、负性情绪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压力量表中紧张感和失控感评分低于对照组(t=-6.040,-9.195;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长照护能力中照护知识、照护行为、照护态度评分更高(t=2.560,2.153,3.0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t=-7.302,P<0.05),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t=4.48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心理弹性量表中积极认知和个人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t=4.531,0.220;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长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t=-4.313,-4.28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长出院满意度更高(χ~2=5.031,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家长的心理压力,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和负性情绪,提高应对能力、心理弹性和满意度。
2025年10期 v.33 1543-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6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杜洁梅;钟子劭;周雯;伦朝霞;周佳佳;
目的:分析King达标理论干预措施对慢性胃炎患者情绪、健康行为、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某院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住院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50,常规护理+King达标理论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2周。对比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092,7.641;P<0.001);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3,7.048,6.109,3.242,6.212,5.157,6.629,8.955,17.346,13.575,15.551,4.374,4.287,4.230,5.016,4.879;P<0.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0%vs 76.60%,χ~2=13.199,P<0.001)。结论:King达标理论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并提升自我管理效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2025年10期 v.33 1548-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古小改;王斌斌;董玲玲;郝娜;张丽;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健康行动(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健康信念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于某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2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接受为期12周的基于HAPA理论的健康教育护理)和对照组(接受12周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结果:HAPA理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健康信念量表感知易感、感知严重、感知益处、感知障碍、自我效能和健康动力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180,4.641,3.606,5.349,4.156,6.761;P<0.001);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包括疾病监测、用药管理、情绪管理、饮食管理、生活管理、运动管理、资源利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848,7.248,5.165,3.819,5.831,3.584,4.249;P<0.001);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721,5.625,4.418,4.682;P<0.001);干预组心理弹性量表中乐观、自强、坚韧的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136,5.375,4.730;P<0.001);干预组的IB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752,8.705,4.895,4.013;P<0.001)。结论:对IBD患者进行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信念和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5年10期 v.33 1554-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岩岩;王彦超;于洋;张小盼;
目的:探讨结构和心理授权干预对二次脑卒中老年患者疾病感知压力、家庭支持度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选取的二次脑卒中老年患者(n=208)分为观察组(n=104)与对照组(n=104)。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结构和心理授权干预,干预时间为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估患者的疾病感知压力,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状态,家庭支持问卷(FSQ)评估家庭支持度,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自护能力,并在护理后评估患者康复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在情感体验和个人认知方面的BIPQ评分均更高(t=7.843,6.738;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更低(t=9.888,6.178;P<0.05);干预后观察组FSQ、GSES评分均更高(t=6.117,4.371;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方面的ESCA评分均更高(t=7.256,5.333,5.939,5.080;P<0.05);干预后观察组康复依从性更高(χ~2=6.087,P<0.05)。结论:结构和心理授权干预能有效改善二次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疾病感知压力、心理状态、家庭支持度、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并提高康复依从性。
2025年10期 v.33 1559-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玉洁;刘惠萍;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自我同情和自我管理行为的状况,探讨知觉压力和自我同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2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知觉压力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自我同情和自我管理行为的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三者间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42名老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得分为23.35±7.28分,自我同情得分为94.52±14.36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75.86±10.38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状况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和自我管理行为呈负相关(r=-0.486,P<0.01),自我同情和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r=0.582,P<0.01),知觉压力和自我同情呈负相关(r=-0.528,P<0.01)。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状况、知觉压力和自我同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知觉压力和自我同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降低其知觉压力水平,提升自我同情水平,有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2025年10期 v.33 1564-1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赟;李小红;刘一;
目的:调查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心理一致感的现况,并分析心理一致感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12月在某院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探讨自我效能、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为94.56±19.26分,心理一致感量表总分为67.53±24.37分,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38.53±6.24分。相关性结果表示,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与心理一致感总分、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650,0.580;P<0.01),心理一致感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也显著正相关(r=0.630,P<0.01)。心理一致感在自我效能对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到间接预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432,占总效应的64.9%。结论:自我效能对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且心理一致感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2025年10期 v.33 1569-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6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樊素琴;邱松伟;原海珍;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病耻感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焦虑-抑郁-压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93名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外在病耻感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显著负相关(r=-0.35,-0.25;P<0.001),与焦虑、抑郁和压力等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26,0.32,0.31;P<0.001);内在病耻感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显著负相关(r=-0.34,-0.28;P<0.001),与焦虑、抑郁和压力等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23,0.27,0.26;P<0.001);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26,P<0.001)。(2)病耻感对负性情绪的直接效应显著(95%CI:0.11~0.30,占总效应64.52%);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95%CI:0.07~0.16,占总效应35.48%)。结论:病耻感直接影响负性情绪,通过提升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可以缓解病耻感带来的负性情绪。
2025年10期 v.33 1574-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5K]
[下载次数:1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晓冰;田文芳;王月;陈冲;
目的:评估正念冥想与全病程管理模式在缓解乳腺癌患者病耻感及提升其适应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新诊断的108例乳腺癌病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含54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念冥想练习与全病程管理。观测指标包括病耻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病耻感量表(PESQ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9.033,4.698,6.510,5.309,5.332;P<0.05);干预前适应能力量表(ACS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5.116,6.195,5.122,5.778,4.779;P<0.05);SCL-90量表评分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4.435,5.530,2.589,3.464,2.060,4.435,2.669,13.902,4.512;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量表)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4.511,6.259,7.061,6.193,7.183;P<0.05);实验组的住院和门诊就诊次数也较对照组减少(t=6.541,8.494;P<0.05)。结论:整合正念冥想与全病程管理对乳腺癌患者病耻感、适应能力、生活质量产生广泛而积极的作用,且可减少患者住院和门诊的次数。
2025年10期 v.33 1580-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