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大学生心理研究

  • 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因素分析

    张淼;高梅;刘小平;

    目的研究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所在地、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978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来自边远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大学生;离异、单亡和双亡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家庭的大学生;生活在暴力、冷淡、争吵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和谐家庭的大学生;低收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结论不同的家庭所在地、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也是影响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009年04期 v.17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人格与幸福感-大学生实证研究

    杜夏华;苗元江;冯骥;白苏妤;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1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与幸福指数以及幸福感各维度相关显著;回归分析发现:怀疑性、自律性、忧虑性、实验性4种人格特质对幸福指数的预测力达到30.9%;忧虑性、稳定性、实验性、聪慧性4种人格特质对生活满意的预测力达到34.4%;忧虑性对正性情感的预测力为20.5%;怀疑性和自律性对负性情感的预测力为14.5%。结论人格负向特质(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影响幸福感;实施积极人格培养,优化人格品质对提升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2009年04期 v.17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多维透视

    朱旗;朱龚萍;

    目的探究497例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状况与原因,总结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状态-品质焦虑量表结合自编影响因素问卷进行随机简单抽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和女生之间焦虑无显著性差异,但女生的品质焦虑分值与状态焦虑的分值均较男生为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焦虑分值逐年降低,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提高;新生的焦虑分值较高年级学生高;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焦虑无显著性差异,但理科生的品质焦虑分值与状态焦虑的分值均较文科生为高。结论高校心理卫生机构要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焦虑心理的矫治工作。

    2009年04期 v.17 39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影响的研究

    赵海信;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时间管理倾向问卷对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父亲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时间管理倾向上,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维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亲偏爱对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都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具有重要影响。

    2009年04期 v.17 395-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军医大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分析

    鲁娟;华伟;李健;

    目的分析军医大学生的个性和气质。方法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气质量表,分析军医大学生的个性和气质特征。结果和全国常模相比,军医大学生的E分较高,N分较低。气质类型主要有一般多血质等。结论军医大学生和地方大学生相比,性格更趋于外向,情绪更稳定。气质类型中属于抑郁质或包含抑郁质的学生很少。

    2009年04期 v.17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预测作用

    刘连龙;徐丹;何山;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与网络成瘾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Young网络成瘾量表(IAII)对44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在无网络成瘾大学生中,28.45%的人的情绪模式是属于不稳定型;在轻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60.94%的人的情绪模式属于不稳定型;在中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中,90.9%的人的情绪模式属于不稳定型。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其情绪模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r=0.531,P<0.001)。结论情绪模式决定着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情绪不稳定型人群是网络成瘾症状,特别是中度以上网络成瘾症状的最主要人群;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具有极强的预测作用。

    2009年04期 v.17 399-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医学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与人格特征

    万晓霞;

    目的研究网络信息查寻行为与医学大学生人格特质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网络信息查寻问卷,对178名医学大学生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大学生3种不同信息查寻行为分别与人格因素有恒性、世故性及专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幻想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敏感性、创造力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聪慧性、怯懦与果断负相关;②有恒性、世故性对医学学术类信息检索行为联合解释33.1%;人格次级因素专业成就可以解释25.6%。结论人格特征与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相关。

    2009年04期 v.17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结构及其量表编制

    来燕;边玉芳;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量表。方法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量表等方法,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并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包含"言语表达","社交调适","观察与倾听","主动交往","情绪控制"以及"问题解决"6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χ2/df=1.87,GFI=0.85,AGFI=0.82,NFI=0.88,NNFI=0.93,RMSEA=0.056,CFI=0.94,IFI=0.94;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8~0.80。结论该量表结构明晰,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2009年04期 v.17 404-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人格因素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研究

    倪晓莉;陈思路;周小军;

    目的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人格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依赖与正常组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人格因素与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影响。结果网络依赖组较正常对照组的人格特征更倾向独处、内向、情绪难以控制。结论人格特征对网络依赖行为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2009年04期 v.17 406-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

    宋新涛;冯正直;

    目的探讨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1047名高职生进行测试。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有一定的预测力。结论高职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2009年04期 v.17 408-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陶琼霞;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情况。方法随机抽取4个年级文理学科共100人为施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Hewitt所编完美呈现量表为测量工具。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及社交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各量表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是否独生仅在社交回避分量表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完美主义量表的得分与交往焦虑量表的得分显著相关;掩盖不完美分量表、害怕不完美分量表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显著相关。结论完美主义与交往焦虑相关显著。

    2009年04期 v.17 410-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 ]
  • 上海女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初步探究

    施轶;梁晗;李文君;段婧;

    目的探究上海在校女大学生与进食障碍相关的行为和人格特质。方法采用自编态度量表和进食障碍调查问卷,对206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检出率达到17%;有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个体的人格独立性较差;她们对自身形体的扭曲认知、低水平的自尊、对体重增加的恐惧心理和追随减肥热潮的盲目行为等因素综合导致了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结论当代女大学生普遍存在与非典型性进食障碍有关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建议学校及社会予以相应的帮助和引导。

    2009年04期 v.17 412-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考研焦虑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

    杨磊;申鲁军;

    目的编制出大学生考研焦虑的影响因素问卷,并检验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烟台师范大学的280名被试进行施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项目分析显示,问卷中的28个项目的区分度均很好,最后量表保留项目为28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0,Spearnman-Brown分半系数为0.862;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问卷中每一个项目的因子负荷都大于0.40,问卷中各因素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r=0.182~0.726,P<0.001)。各因素与总分具有很高的相关(r=0.560~0.886,P<0.001),这些均表明考研焦虑影响因素问卷的结构效度很好。结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2009年04期 v.17 414-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毕业生求职自信的调查与分析

    蔡静;

    目的研究当前大学生求职自信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求职自信调查表对48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毕业生求职自信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大学毕业生求职自信水平不存在学科差异(P>0.05)。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毕业生求职自信水平有显著不同(P<0.05)。结论男性大学毕业生求职自信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大学毕业生。文科、理科和工科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自信水平上不存在学科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毕业生求职自信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

    2009年04期 v.17 416-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白红敏;许莹;张荣华;

    目的考察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比较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3,400)=3.901,P<0.01);③社会比较类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④社会比较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36,P<0.01)。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比较状况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2009年04期 v.17 418-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2 ]
  • 电大开放教育下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研究

    辛妙菲;

    目的探讨电大开放教育下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及成因,为促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供心理依据。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对612名电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习形式的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其成就动机水平均存在差异。结论总体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比较强,而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对较弱,但不同电大学生群体的成就动机各有差异。

    2009年04期 v.17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异性关系信念与影响恋爱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林良章;蒋怀滨;

    目的了解大学生异性关系信念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异性关系信念量表》对福州地区223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树立了较为正确的异性关系信念;②男女生在"对分歧的容忍"和"对默契的需求"上存在差异;③城乡学生在"对分歧的容忍"上差异极其显著;④有无恋爱经历在"对分歧的容忍"和"改变对方的信心"上差异极其显著;⑤有无公开亲昵行为的大学生在"对分歧的容忍"、"改变对方的信心"和"对两性差别的认同"上存在差异。结论大学生应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异性关系信念。

    2009年04期 v.17 424-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黄鹤;钟俊;梁珊珊;王权红;

    目的对农村大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状况的研究。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和考试焦虑诊断量表,对重庆某高校不同年级的182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镇静和轻度焦虑者占总体81.9%,而中度和重度焦虑者占总体18.1%;②农村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但女生的焦虑水平略高于男生;③一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结论造成农村大学生考试焦虑的首要原因是农村大学生担心自己未来的前途,其次是担心对应试的准备不足。

    2009年04期 v.17 426-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林良章;蒋怀滨;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和应付方式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对14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一新生自我和谐总分符合常态分布;②大一新生主要采用解决问题、求助、退避的应对方式;③高自我和谐组较多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低自我和谐组较多使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结论大学新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自我和谐。

    2009年04期 v.17 427-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医学生网络成瘾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研究

    赵朋;毛富强;刘莉;李洁;杨坤;曹桐;李振涛;

    目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医学生网络成瘾障碍(IAD)的效果。方法采用自编《网络成瘾调查问卷(QIA)》筛查某医学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对得分较高者(>5分)经临床面诊确定15例IAD患者并组成研究组,将未达到IAD诊断标准的其他25人组成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内观认知疗法进行7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平衡量表(A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容纳他人量表(AOS)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相比SCL-90、ABS、PSSS、SES、SCCS、AOS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IAD有效,但不是IAD的特异性治疗方法,预计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普遍具有治疗作用,对青少年具有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2009年04期 v.17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

  •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

    高群;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对3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②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独生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③自我和谐水平与不同的归因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④努力归因在自我和谐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结论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与归因方式存在一定的联系。积极正确的归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2009年04期 v.17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职学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心身症状的关系

    潘宜亚;彭小英;

    目的探讨中职学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心身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概念描述问卷和自编的中职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问卷测查2012名中职学生(男972人,女1040人)。结果自我概念的各因子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症状总均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概念的非学业自我与一般自我、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只能解释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22%的变异。结论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均产生影响。

    2009年04期 v.17 435-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福州市台江区398名低年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江琴;刘玲玲;

    目的通过对福州市台江区在校低年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为学校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学生版)对3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福州市台江区中学低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多动注意不能和同伴交往问题;不同年级、性别、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不同。结论学校及家长应重视中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和情绪表现,针对可能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2009年04期 v.17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李志凯;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40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对心理弹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特别是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提高的非常重要的保护性因素。

    2009年04期 v.17 440-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8 ] |[阅读次数:0 ]
  • 高三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刘经兰;罗芳;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江西某县普通中学110名高三学生进行应对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①高三学生的应对方式没有性别差异;②文科学生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理科学生(P<0.001);③与祖父母生活或三代同堂在退避因子上显著高于与父母生活的学生;④父亲在"偏爱被试"和"过分干涉"因子,以及母亲在"过干涉过保护"和"偏爱被试"因子上,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⑤父母教养方式中"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等因子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合理化"等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养成孩子积极、成熟和理性的应对方式。

    2009年04期 v.17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精神卫生研究

  •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对照研究

    张曦明;董健;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惊恐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0例惊恐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30~40mg/d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帕罗西汀30~40mg/d治疗,应用临床标准疗效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12周。结果在治疗第4、8和12周末时,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需处理。结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效果优于单纯用药物治疗。

    2009年04期 v.17 445-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关怀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董洪波;赵学庆;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关怀度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家庭关怀度问卷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关怀度和生活质量,并以家庭关怀度的好与差将病人分为两组,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208例病人中家庭关怀度好与差者分别占46.63%(97例)和53.37%(111例),家庭关怀度好者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家庭关怀度差者(P<0.05),症状和副反应量表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家庭关怀度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家庭关怀度差者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差,为病人创建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今后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

    2009年04期 v.17 447-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舍曲林治疗中学生强迫症临床分析

    倪俊芝;李秀亮;孙佳;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中学生强迫症的疗效及副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观察治疗4周、8周时YBOCS总均分较治疗前(42.17±11.26)明显减少(21.03±5.28、11.21±3.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01);观察治疗8周时临床治愈率86.46%,副反应发生率28.57%。结论舍曲林治疗中学生强迫症疗效显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2009年04期 v.17 448-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作业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朱玉星;郭雪丽;吴虹;董迎利;

    目的探讨作业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一年。观察组制定统一方案规范干预,对照组仅在提出要求时给予一般心理咨询,以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作业计划干预可明显降低(NOR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并明显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两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且随干预时间延长,干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作业计划可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2009年04期 v.17 449-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拉法辛缓释剂对首发惊恐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莫煊;胡刚;邹韶红;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首发惊恐障碍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门诊首发惊恐障碍患者予以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观察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分观察疗效和国内统一4级疗效评定和比较,以及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2%和91.9%。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后的总分在第一周末就已经开始下降,并且差异有显著性(t=11.35,P<0.05);②37例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有明显改变,治疗过程中各时段两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且文拉法辛缓释剂的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③服药治疗6周后近90%患者的不良反应会自行缓解。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微,依从性好的特点,不失为治疗首发惊恐障碍的首选药物。

    2009年04期 v.17 45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住院精神科病人抗焦虑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于雪竹;何燕玲;桑文华;崔利军;栗克清;刘杰;杜波;刘建丛;赵常民;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科病人中抗焦虑药的使用情况。方法调查对象为1家三级精神专科医院11月9日至11月25日期间在院的861例精神病人,经查阅住院病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当日处方情况,分析抗焦虑药物的使用频度、日均剂量、用药时间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861例住院精神病人有抗焦虑药物处方382例。抗焦虑药物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有337例,占88%,其中的使用频度居首位75.7%。处方原因主要用于镇静催眠的占93.7%,抗焦虑的占16.8%。联合抗焦虑药物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多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与抗焦虑药的联用比率较低,主要是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 I)。结论抗焦虑药物的用药剂量、用药原因是合理的,但不宜长期使用。

    2009年04期 v.17 453-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高丽红;路光辉;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对照组用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用PANSS,CGI,BPRS,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组总有效率为88.24%,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BP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两量表总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PANSS中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BPRS中缺乏活力因子分,焦虑抑郁因子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文拉法辛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与阳性症状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9年04期 v.17 45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刘璐;王新法;张志勇;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使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2、4、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各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利培酮相当。

    2009年04期 v.17 458-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农村酒精滥用和依赖性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韩彦超;栗克清;崔利军;黄敬;江琴普;崔泽;孙秀丽;高良会;张扬;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18岁及以上人群酒精滥用和依赖性障碍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北省农村18岁及以上人群共20696人,调查筛选工具采用改编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以《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 ID-T/P)病人版为调查的诊断工具,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价功能状况。结果河北省农村酒精滥用和依赖性障碍时点患病率为20.16‰,终生患病率为36.78‰,女性为0.78‰,男性为39.6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U=19.81,P<0.01)。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性障碍以30~39岁、40~49岁、50~59岁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4.39‰、20.16‰、28.17‰,Log istic表明男性是最大的危险因素,是女性的48倍。结论酒精滥用和依赖性障碍发病率高、上升趋势明显,已经成为河北省农村精神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前4位疾病。

    2009年04期 v.17 460-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分裂症患者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前后MMPI测查分析

    胡军;李小静;李丹;

    目的探讨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对慢性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将入组80例慢性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6个月治疗,康复组使用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配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查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并统计分析。结果经半年的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配合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除L分、Mf分、Pa分外,两组MMPI各项量表t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中Hs、Pt、Sc、Si量表治疗后t分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对矫正慢性分裂症某些不良人格有一定作用。

    2009年04期 v.17 462-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心身医学研究

  • 沈阳地区产妇产前产后情绪状态变化的研究

    董玉贞;郑莉彦;王梦醒;刘劲松;于月新;李巨;

    目的了解产妇产前产后的情绪变化情况,为其心理辅导、实施精神助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 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2006年上半年来院就诊的孕35周以上的产前孕妇随机抽取220名、产后产妇220名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34份(产前216份,产后218份)。量表均值用t检验与全国普通人口常规检测的标准数据(常模)进行组间比较,其他项目用χ2检验对产前产后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孕妇总体产前产后的SA S总粗分与全国正常群体模型(全国常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产后明显少于产前(χ2=0.003,P<0.01)。产前产后的SDS总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而产后的产妇SDS总粗分又稍低于产前。结论在调查的产妇中,产后焦虑和抑郁的出现情况明显低于产前,说明产妇分娩后多数人都处于情绪比较稳定的状态。

    2009年04期 v.17 464-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

    孙淑华;赵立双;刘宝芹;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血液科住院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选取50例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化疗患者在化疗的前一天均测评SCL-90及MCMQ。化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对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两周后两组患者再次测评SCL-90及MCMQ。将收集到的资料统计处理后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化疗患者化疗前两个量表共13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它、面对、屈服、回避)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化疗两周后两表评分比较结果显示,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其它因子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的13个因子,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其它因子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使化疗期间的白血病患者更多地采用积极面对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减少负性情绪反应,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缓解和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9年04期 v.17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孙宏伟;王艳郁;宋玉萍;姚克兢;庄娜;李萍;

    目的研究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69例哮喘患者应用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医学应对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 10.0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哮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偏差;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屈服和回避应对呈显著负相关;③屈服和回避应对进入生活质量的回归方程。结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2009年04期 v.17 468-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联合心理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疗效观察

    王少真;史亚男;徐延光;张金钟;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心理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胰岛素联合心理治疗与单纯胰岛素治疗14天,观察患者空腹血糖、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并采用HAM D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症状的改善。结果胰岛素联合心理治疗比较单纯胰岛素治疗患者的日内血糖波动小(P<0.01)、胰岛素用量少(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HAM D测评:P<0.01,HAMA测评:P<0.05,Zung自评:P<0.05)。结论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不仅胰岛素应用越早越好,且心理支持越早越好,胰岛素与心理支持的有机结合应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2009年04期 v.17 47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学前教育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儿童心理行为关系的研究

    李贤芬;万国斌;

    目的探讨学前教育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儿童心理行为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8~12岁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ST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Checklist,CBCL)以及自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57例未接受过学前教育和45例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进行测试和比较,并收集患儿的健康状况等信息。结果1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在节律性、趋避性、心境和持久性等4个气质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2在退缩、焦虑/抑郁、注意问题、攻击性行为、内向性行为和行为问题总分等行为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HBsAg阳性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建议开设幼儿园,专门接受这些HBsAg阳性儿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2009年04期 v.17 473-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伴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马建华;李雅忠;徐建国;翟鹭;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伴抑郁障碍冠心病患者,进行8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对照组各24例。以BECK抑郁问卷(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心电图监测冠心病缓解情况。结果实验组抑郁症状的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根据BDI评分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33.3%,P<0.05),根据HAM D评分,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45.8%,25.0%,P<0.05),实验组冠心病相关症状的显效率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舍曲林能有效的减轻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这种治疗更有利于冠心病的控制。

    2009年04期 v.17 475-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地震灾区心理研究

  • 汶川地震后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张春芳;赵玉芳;赵雪峰;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3个月后震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汶川地震后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震区中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偏执因子上显著低于常模;②心理阳性症状检出率最高是强迫症状,达到44.6%;③震区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④震区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震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上较差。

    2009年04期 v.17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地震灾区茂县成人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

    沈兴华;叶小飞;彭云丽;蒋春雷;刘伟志;严进;马骞;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茂县成人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了认知疗法、渐进性放松、交互抑制、系统脱敏、深呼吸调整、催眠疗法、冥想放松、危机干预、来访者中心疗法、绘画、做游戏等干预措施,采用来访者自我评估、家庭成员评估和专家评估的平均等级为评价标准,采用Ridit分析方法。结果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成人的心理问题有9类,直接与地震有关的心理问题有7类,女性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数比男性明显要多,几类与地震直接有关的成人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干预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χ2=8.0390,P=0.090)。结论要灵活应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及时的心理干预对突发性地震灾难短期产生的心理问题效果较好。

    2009年04期 v.17 479-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地震灾区茂县儿童、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

    沈兴华;叶小飞;彭云丽;刘伟志;严进;周建;蒋春雷;马骞;

    目的探讨地震重灾区茂县儿童和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了认知疗法、渐进性放松、交互抑制、系统脱敏、深呼吸调整、催眠疗法、冥想放松、危机干预、来访者中心疗法、绘画、做游戏等干预措施,采用来访者自我评估、家庭成员评估和咨询专家自我评估的平均等级为评价标准,采用R id it分析方法。结果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儿童和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7类,直接与地震有关的心理问题有6类,几类与地震直接有关的儿童和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干预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3376,4.32,P=0.8847,0.12),儿童和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心理干预效果比较好。结论要灵活应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突发性地震灾难使儿童和中学生短期产生的几类急性应激心理反应要及时地进行心理干预。

    2009年04期 v.17 4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5.12汶川大地震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曾凡敏;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特点,为灾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使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表测查988名灾区大学生。结果大学女生灾后在学习动力适应性上好于大学男生;大学男生灾后在学习行为适应性上好于大学女生。理科大学生灾后在方法应用适应性上好于文科大学生。来自城市大学生比来自农村大学生灾后学习适应性好。父母关心学习程度高的大学生灾后学习适应性好于受关心程度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身体状况好的大学生灾后学习适应好于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状况较差学生。结论灾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性别、学科等差异。

    2009年04期 v.17 483-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职业群体心理研究

  • 未成年抢劫罪犯与其他类型罪犯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比较研究

    宗焱;张泉水;张大力;王晓刚;黄通勇;

    目的了解未成年抢劫和其他类型罪犯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征以及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FACESⅡ—CV问卷和FAD问卷,对320名未成年罪犯进行分组并进行施测。结果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上两组罪犯与普通人群均有差异,结果分别是:t=-6.58,P<0.01;t=-18.10,P<0.01;t=-5.95,P<0.001;t=-19.78,P<0.001。两组未成年罪犯在极端型、中间型和平衡型上差异不显著(χ2=2.845,P>0.05)。两组罪犯在家庭功能各因子与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负相关。结论改变未成年罪犯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是进行罪犯矫正的切入点。

    2009年04期 v.17 486-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餐饮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李元元;张林;

    目的对餐饮业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工作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251名餐饮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餐饮业员工在他人支持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主观幸福感因素上,员工年龄层的主效应显著,文化程度与年龄层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别与文化程度的交互作用显著;餐饮企业员工的总体幸福感、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呈显著相关;他人支持、上司支持与工作满意度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是影响餐饮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2009年04期 v.17 489-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陆军青年军人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研究

    余红艳;冯正直;宋新涛;

    目的探讨陆军青年军人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对881名陆军青年军人进行调研。结果①陆军青年军人心理素质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低于军队常模;②陆军青年军人心理素质随着军龄和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5年军龄和25岁后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在军龄2年后和3年后存在两个转折;③陆军青年军人心理素质的军龄和年龄发展趋势存在性别和职别差异。结论陆军青年军人心理素质较差,但随年龄和军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并且有性别和职别差异。

    2009年04期 v.17 49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师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幸福感及其关系研究

    曾智;高山;

    目的研究高校教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幸福感,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教师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对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生活质量的深入探讨。方法结合相关研究,运用《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南京市4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收回有效问卷296份。结果①性别对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和总消费者信心指数、生活质量满意度等影响呈现出显著差异;②工龄、职称及学历等因素对高校教师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且部分差异极其显著;③工龄、职称及学历等因素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结论①性别、工龄、职称及学历等因素对高校教师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工龄、职称和学历对高校教师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各项分指标的影响差异显著,且部分差异极其显著;②性别、工龄、职称及学历等因素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女教师比男教师的幸福指数更高,工龄长、职称高和学历高的高校教师比工龄短、职称低和学历低的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更高。

    2009年04期 v.17 497-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职业女性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侯典牧;刘翔平;

    目的研究职业女性工作压力感状况和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方法通过对216位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职业女性在工作压力感和工作压力源6大因子水平上均低于男性,并且职业女性在角色冲突、对他人的责任感两个压力因子水平上显著低于男性。职业女性工作压力源6大因子在年龄、职业类型、工作职位等中介变量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对职业发展的关注这一因子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贡献率最为显著。结论职业女性总体压力感比男性低,组织应关注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

    2009年04期 v.17 508-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消息

综述

  • 我军心理咨询研究与实践综述

    刘丹凤;

    目的对我军开展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现存的问题与不足。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我军心理咨询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结论心理咨询能够有效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加强部队战斗力。

    2009年04期 v.17 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格测验中测谎方法研究概述

    左海妮;廖凤林;

    目的探讨人格测验中的测谎方法。方法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各种方法,分析它们的优势和不足。结果人格测验的测谎方法,主要包括作假识别量表、项目反应、反应时识别及逻辑陷阱等。结论由于文化或功用等因素,有些西方测谎题不适用中国被试,不宜采用。后3种方法操作起来十分复杂,而且由于对说谎的内部机制了解较少,制约了这些技术的发展,因此职业选拔情境下的作假识别工具亟待开发。

    2009年04期 v.17 505-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1例大学生惊恐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王韶华;金洪源;刘宇艳;

    目的本研究运用元认知行为疗法对1名惊恐障碍的大学生做了临床诊断与技术干预,为惊恐障碍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1名患有惊恐障碍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治疗前来访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某些因子分显示异常,如焦虑3.3、恐怖3.28、强迫2.7等。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4次放松训练共15天治疗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各项因子分均达到正常水平,焦虑1.9、恐怖1.85、强迫2.2等。来访者在学校能够正常生活。结论此案例初步证明了元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疗程短,是很有希望的心理干预方法。

    2009年04期 v.17 5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